中國有著幾千年的農耕文化,農業是中國鄉村的主要形態,也是中國社會的根基所在。黨中央要求,要始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總抓手。這一指導方針高屋建瓴、站位全局、謀得深遠,一針見血地為鄉村振興發展指明了道路。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必須始終緊抓農業,依托良好的優勢基礎,發展壯大農業,推動農業現代化。
農業現代化是保住“舌尖上的安全”的關鍵。人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因素,沒有舌尖上的安全,人才的驅動就會顯著減弱,經濟社會的發展就會面臨巨大阻礙。所以說,沒有農業的現代化,鄉村振興就無從談起,國家的各個方面發展都將缺乏支撐。在中國的廣大農村中,主要還是以農業為基礎形態,一些鄉村也有其他的產業,有的搞電商,有的搞旅游,有的搞制造業,但從全國大局來看,這些都不是主要的產業形態,主要的產業形態還是農業。發展壯大農業,始終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繞不開的一條重要路徑。
推進農業現代化大勢已成,必將大有可為。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農業科技化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功,現代農業的發展,已經具備了走科技化發展道路的條件。尤其是對于以農業為主要產業的村、鎮、縣等地區,發展現代農業正當其時。要充分運用科學技術手段和現代化經營方式,把鄉村農業從傳統的發展模式中解放出來,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推進農業走數字化、科技化、集約化的現代化發展道路。對于地方而言,必須轉變發展思路,尤其是要摒棄過去那種舍不得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心理,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投入,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推動農業產能增收。
農業現代化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有了鄉村農業的現代化,鄉村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質量提高了,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提升鄉村人民文化素質等鄉村振興的各個方面工作就能推動實施起來,鄉村振興也就指日可待。從這個意義上講,推動鄉村農業發展現代化,是鄉村振興的治本之策、必由之路,是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強大保障力。(黃明勇)
[責任編輯:趙艷艷]